•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招生工作 - 正文
    招生就业

    历史文化学院2024年招生简章

    发布人:张磊     发布时间:2024-06-20   浏览次数:


    历史文化学院2024招生报考指南

    一、学院简介

    历史文化学院成立于1988年,1990年改为历史与文化系,2002年与社科部、德育部三个机构合并而成立人文社科学院,2008年与旅游管理专业整合成立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20年改为历史文化学院。我院以“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为宗旨,倡导“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经过全院教职工的辛勤努力,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西部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工38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1名,具有博士学位22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学位13。学院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1名、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1名、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文与新闻传播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名、延安大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特等奖获得者1名、“教授风采”讲课一等奖获得者2名、“延安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3名并先后承担多项省校级教改项目。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合作办学,采用短期交流、“2+2”、“3+2”等多种模式,与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历史学专业学生,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历史文化学院设有历史学本科专业,现有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教师教育4个教研室;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以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史、中国现代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历史学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点建成《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等2门校级精品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选讲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中心专业资料室订有中、外文期刊80多种,藏书共计8万多册。

    教学方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初步形成了一种良性的运行机制:在教学关系上,注重调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方面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把握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两重点;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开辟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两课堂。先后多次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励。

    科研方面,本专业已经形成了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学术梯队组成的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近年来,历史文化学院教师已出版科研专著20余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国家权威期刊10篇,核心期刊70余篇获奖论文4项;承担各类课题近4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7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项目1项,中国科协项目1项,韩国学海外扶持项目1项,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课题15项,科研经费达800余万元。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名列我校各学院前茅。

    学生工作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先后蝉联八届延安大学大学生“延河论坛”辩论赛冠军,获得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先进团队奖、陕西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展望未来,历史文化学院将坚持“教学立、科研强特色发展”的办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优化教学质量为保障,以创建特色学院为目标,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力争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战线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专业简介

    历史学属于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历史学)二级认证,学制4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陕西省一流建设专业,廷安大学校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陕北,面向陕甘宁蒙晋毗邻地区,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富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的,具备深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中学历史骨干教师。

    核心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历史学科教学论、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

    毕业去向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化教育事业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等


    地 址:中国·延安·延大新校区

    邮 编:716000

    电 话:0911-2650581

  • 历史文化学院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