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机构

    一、概况

    延安大学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是2009年获批的第三批陕西省级重点研究基地。2019年12月被评估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重点研究基地。以中国史一级学科,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为依托,与民俗学、民间艺术等学科相交叉,设置陕北历史文化、陕北民俗文化、陕北民间艺术等三个子方向。

    中心在延安大学新校区具备优越的办公环境,现有办公室3间、库房和采编室各1间,总面积120m2,与历史文化学院共用学术沙龙、会议室、资料室各1间,现有藏书8000余册。

    二、战略定位及重点任务

    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陕北历史文化的研究机构,中心自设立以来坚持守正创新,以传承发扬陕北历史文化,服务地方社会为主要目标,在优化整合学科布局、凝聚造就人才、搭建科研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陕北历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三万多年前的“黄龙人”,至新时器晚期的“石峁遗址”,直至近现代的“红色文化”,陕北文化完整地呈现了中华文明的演变过程。“十四五”以后,中心研究团队探索以“大文化”带动“小文化”,寻求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点,将陕北地域文化融入到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谱系中,探索其地位和影响,从而提高陕北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进而力争把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建成为国内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研究机构。

    三、工作业绩

    2021年中心机构调整工作完成之后,开始逐步推动历年延期项目的结项工作,至2023年共清理延期项目15个。“十四五”期间,在本平台已有基础之上,借助财政部,陕西省教育厅和延安大学鼎力支持,我中心校内研究人员协同努力,基地发展效益显著。

    一是科研工作逐年提升。近三年,中心成员出版《陕北文化概论》《红色文艺探源泉》《宋金陕北史稽考》等专著教材3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获批国家级项目6项,经费102万元;教育部社科类项目3项,经费32万元;其它部委和省市社科基金21项,经费59万元;横向项目7项,经费200.5万元,累计经费达390多万元,实现了高水平项目的重大突破。

    二是服务地方社会,培养人才。中心开设《陕北民俗大讲堂》(本科生公选课),《陕北历史文化研究》《陕北民间美术研究》(硕士生),《走进陕北民歌讲堂》(来延安培训干部)等课程6门,承担各级各类社会培训200多场次,依托中国史一级学科培养硕士生近百名,其中3名考入中国社科院大学等名校攻读博士学位。

    三是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中心长期与延安市社科联、榆林市科技局和榆林市黄土文化研究会等机构开展积极的学术交流和协作。近三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榆林学院等合作举办“古代文明与丝绸之路:陕北地区古代文明和中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等学术会议3次,与延安市博物馆、延安新区、延安市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延安市社科联(重点项目)等长期交流合作,承担《临镇志》《宝塔通史》等撰写整理编校等横向课题,,为各级部门建言献策,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地 址:中国·延安·延大新校区

    邮 编:716000

    电 话:0911-2650581

  • 历史文化学院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