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考古课堂,陶器制作开启学习新篇
3月17日上午,我院22级学生迎来一场别具一格的实践课程——史前时期陶器学习与制作。本次活动由王欣亚老师精心策划,巧妙地将劳动教育与考古学专业知识深度融合,为学生们构筑了全新的学习场景,赋予了课堂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课程伊始,王欣亚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详细阐述了陶器制作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关键工艺要点,为学生们后续的实践操作筑牢了知识根基。随后,学生们正式开启创作之旅,揉泥、塑形、装饰,每一道工序皆亲力亲为。他们充分调动自身创造力与动手能力,有的学生制作出古朴的陶罐,有的则塑造出造型独特的陶俑,现场氛围热烈且专注。

欣亚老师指出,此次将劳动教育融入考古学课程,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考古学绝非单纯的理论知识堆砌,更需学生通过实践与劳动,去触摸、感受古代文明的深厚底蕴。陶器制作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史前制陶工艺,更能全方位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参与课程的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22级一班同学童启健感慨道:“以往都是从书本中汲取考古知识,这次亲手制作陶器,让我对古代文明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理解。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古人的非凡智慧与辛勤付出,这无疑是一次极其难得的学习经历”。
此次陶器制作活动,不仅丰富了考古学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也为劳动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提供了有益的范例。未来,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将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在实践与劳动中收获知识与成长。

文编:王欣亚、张书源
核稿:白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