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韩建业、李梅田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做学术报告

    发布人:lswh     发布时间:2017-04-11   浏览次数:

    作者:高建国 审核:杜林渊 编发:科研处


    418日下午,应延安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韩建业和博士生导师李梅田二位教授在图书馆十楼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和“华化与夷化——墓室图像所见的北朝社会”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杜林渊教授主持,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以及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共约300人聆听了报告。

    韩建业教授从“中国”的概念入手,以考古学的视角,分别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早期中国”的不同认识,然后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对于“早期中国之前的中国”、“早期中国、“早期中国的古国时代”、“早期中国的王国时代”四个时期考古学中所见“中国文化圈”的发展、演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认为:商代晚期以前文化上的“早期中国”根植于旧石器时代,萌芽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形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时代,经历了古国时代、王国时代等发展阶段。韩教授还对早期中国的特征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提示大家注意思考这些特征对于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

    李梅田教授将墓室图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史材料进行历史解读。他首先从理论角度阐释了墓室图像的特点和释图原则,然后沿着北朝墓室图像所呈现出的华化和夷化两条主线全面展开;最后又特别关注了入华粟特人的墓室图像,他认为以粟特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对北朝、隋唐政治与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夷化”。李教授最后指出,北朝墓室图像总体呈现出一种华夷杂糅的特征,而这种特征正是北朝社会变迁的反映;中原汉文化传统经过数百年的吸收与融合,完成了文化的嬗变,开创了灿烂的隋唐文化新风。李教授的报告,穿插了大量出土墓室所见壁画内容,为大家认识、解读考古材料打开了一种新视角。

    随同到来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一行。会后,在杜林渊副院长陪同下,魏坚教授一行还参观了校史馆、延大校园。作为“名师讲坛”项目之一,本次学术报告,也拉开了延安大学第五届“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帷幕。

    地 址:中国·延安·延大新校区

    邮 编:716000

    电 话:0911-2650581

  • 历史文化学院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